在历史的长河中,后须贾受命出使秦国,他向应侯传达的信息鲜明而紧迫:如果能够不惜代价抓获魏齐,秦国将暂时不发动对魏国的猛烈攻击,否则将面临秦军浩荡而来的威胁。魏齐听闻此事,不敢怠慢,匆忙丢下自己的相印,逃往赵国,寻求平原君赵胜的庇护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出兵的理由顿时明了:名义上是为了抓捕丞相的敌人魏齐,实际上却成为了一个理直气壮的战争借口。“这是一个绝妙的主意!”昭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,心里乐开了花。他意识到,这不仅能名正言顺地进攻赵国,甚至还可以渔翁得利,打击敌国赵国和魏国的士气。因此恒指配资开户,他决心亲自统领20万大军,任命王翦为主将,雷厉风行地向赵城进发。
秦军在这次进军中强势前行,主要得益于昭王的亲自指挥和王翦的卓越军事才能。秦军的气势如虹,势不可挡,一入赵境,便连克三座城池,连连获胜。此时,赵国正在经历丧国之痛,赵惠文王刚刚去世,年轻的太子丹继位,被尊称为孝成王。然而,孝成王年纪尚轻,事务多由惠文太后操控。惠文太后听闻秦军逼近,心生怯意。此时,蔺相如因病重已告老还乡,虞卿代任宰相。他果断建议让廉颇出任统帅,前来对抗秦军,惠文太后对此表示赞同。
展开剩余61%廉颇精神抖擞,迎战秦军,坚守阵地,然而面对秦军不断增强的攻势,赵军逐渐显露出败象。为此,赵国决定向齐国求救,齐国迅速派出大将田单,组织了10万大军,驰援赵国。齐国的支援让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赵军有了新的抵抗力量,齐军则在外协同进攻,使得秦军在进退间都陷入了困境。面对如此局势,秦军的王翦深感危机,他审时度势后对昭王提出建议:“秦赵双方交战已久,我军现显疲惫,赵国虽然有廉颇等名将镇守,但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。如果齐军田单迅速增援,那我们将处于危险之中!我认为现在应当班师回营,我们已经攻陷赵国三城,诸军应归,保全士兵的生命。”
随后,昭王反驳道:“我们这次出征,名义上是为了抓魏齐。应侯与魏齐之间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,不能不实现这个目标,否则我回秦后将如何面对应侯!”王翦认真地思索后说:“若想抓获魏齐,我们只需向平原君说明利害关系,他如果愿意交出魏齐,我就可以带兵撤退;若不愿意,那我们必须另寻良策。”经过一番商议,昭王决定派遣使者向平原君传达信息:“此次秦国出兵乃是为了抓捕魏齐。魏齐曾对秦国无限施加痛苦,甚至逼死我国的丞相,他罪该万死!只要你能交出魏齐,秦国立刻退兵,绝不会拖延。”
平原君听后回应:“魏齐曾是魏国的大臣,也曾为魏国贡献良多,现如今他虽然已弃相,但魏国广阔,他总有其他地方可以去。即使被追赶,他为何偏偏选择投靠我呢?你告诉秦王,魏齐不在我这里,我无法将其交出。”尽管使者多次往返,传达有关于魏齐去向的消息,平原君听闻后面露不悦:“你居然暗示秦王要派兵来搜查我的府邸,这实在是太过分了!”说完,他愤然离席,留下使者感到无奈而回去,将平原君的态度向昭王汇报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