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琰若能在九泉之下知晓证券配资官网,自己的儿子嬴华因背负造反罪名而被处以极刑,她是否会后悔,甚至懊悔自己所做的一切?曾几何时,嬴华原本有机会成为太子的机会不止一次,但这些机会却因魏琰的母亲身份与一念之差,被她亲手摧毁。
第一次失去太子之位的机会是在先王后去世之后。当时,秦王嬴驷的第一任王后是魏国的公主,魏琰的亲姐姐。先王后去世后,没有留下后嗣。如果魏琰能冷静下来,真正为了儿子的未来着想,她本应将嬴华过继给先王后。如此一来,嬴华不仅能成为嫡长子,身份比芈姝所生的嬴荡还要高,从礼法上讲,也完全有资格继承太子之位。虽然这样一来,魏琰就不再是嬴华名义上的母亲,但血缘关系始终存在,尤其是在先王后已经去世的情况下,没有人能与她争夺儿子。可惜,魏琰当时依然舍不得放弃对儿子的亲密关系,同时她也高估了自己在秦王嬴驷心中的地位,认为秦王嬴驷会将自己扶为王后,让嬴华成为名副其实的嫡子和太子。
然而,这种想法显然是过于理想化的。在古代,嫡庶之别如同鸿沟,根本无法跨越。即使是地位再高的宠妃,也无法轻易改变这个事实。而且,秦王嬴驷显然不可能为了一时的情感妥协,更不会轻易打破封建礼法,接受一名妾室为王后,尤其在秦国这种重视家国的王室环境中,秦王嬴驷绝对不会做出这种违反礼法、可能引发争议的决定。
展开剩余76%01.
实际上,秦王嬴驷对魏琰并没有多少宠爱。在他心中,国家利益远远重于个人感情。为了统一六国,完成霸业,他早已将个人情感抛诸脑后。比如,他曾舍弃心爱的女儿孟嬴,为了秦国的利益将其嫁给一位年逾五十的老者;他也曾与庸芮的姐姐情深意重,青梅竹马,但在登基之后,他为了利益抛弃了她,迎娶魏国公主为王后。由此可见,秦王嬴驷所重视的并不是自己的情感,而是国家的未来和利益。即使魏琰对他充满依赖和希望,秦王嬴驷也不可能为了家庭而违背自己的原则,改变继承人安排。
如果魏琰能够看清这一点,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情感的权衡,或许她能够在秦国权力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作为一位母亲,如果她能够站在国家的角度,以儿子的前途为重,放弃魏国的利益,而与秦王嬴驷共同努力,嬴华就有可能获得太子的位置。嬴华虽然不是嫡子,但他作为长子,在军功、威望以及支持者的支持下,依然有可能被推举为继承人。
换位思考,如果你是秦王嬴驷,已经辛辛苦苦将秦国建设成这样,你会允许你的妻子、你的王妃把你一手建立起来的国家,甚至是你的家族事业,交给其他国家吗?无论魏琰如何聪明或能干,在秦王嬴驷看来,所有的决策都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。
02.
嬴华的最大悲剧,也许正是因为他有一个“扶弟魔”的母亲。在古代,孝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,嬴华无法反抗母亲的要求,也无法在魏琰的影响下,保持独立的判断和立场。因此,即便嬴华拥有相当的才能与支持,秦王嬴驷仍然不可能选择他作为继承人,因为魏琰的行为已经让秦国的利益受到了影响。嬴琰不愿舍弃魏国的利益,反而在关键时刻做出了错误的选择,这为嬴华的失势埋下了伏笔。
在秦王嬴驷去世后,嬴荡登基。然而,嬴荡的昏庸与无能让国家陷入危机,不久便丧命。由于他没有继承人,继承问题变得尤为复杂。魏琰的阴谋也未能得逞,魏国的最终目标并非全力扶持嬴华,而是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魏颐的腹中“孩子”身上。她深知,嬴华已是成年,不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更容易控制。
最终,魏国将魏颐带回,而将魏琰抛弃。因为魏颐年轻美丽,仍能为魏国带来更多的利益,而魏琰年事已高,已经无法为魏国提供更多的利用价值。
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现代社会中的一些现实:当你有用的时候,亲戚和家人会竭尽全力向你索取;但当你失去了价值时,曾经亲密的关系会瞬间变得冷漠与疏远。魏琰的最终命运,正是她作为“扶弟魔”的悲剧,她将自己的家庭与国家利益置于次要位置,最后被丈夫弃之不顾,最终甚至被娘家抛弃。
如果魏琰能理清这其中的利弊,她本可凭借嬴华的军功获得一份不小的封地,享受荣华富贵,安度晚年。可惜,她过于贪心,且眼光短浅,最终害了自己,也害了儿子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