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杰出政治家,被誉为当时的智者,同时也是后世著名的三国谋士诸葛亮的偶像。他不仅具有卓越的智慧和过人的谋略,还具备深远的战略眼光。然而,不论多么杰出的人士,其生命终究是有限的。当管仲奄奄一息、濒临病危之际,齐桓公慕名前去探望他配资查询导航网,并与他展开了关于国家接班人的讨论。在这次谈话中,管仲提到三位人士,并郑重地告诫齐桓公切勿重用他们。尽管齐桓公心中充满疑惑,还是对管仲的忠告给予了重视,最终选择将这三人调离职务,并下令他们终身不得入朝。如果齐桓公能够恪守这个决策,或许不会遭遇意想不到的悲剧。
然而,时光荏苒,三年之后,齐桓公心中逐渐懷念起那三位曾被他罢黜的旧臣。他做出了错判,下令召回他们。结果,第二年,齐桓公病重,而这三人趁机拥立公子无亏,迫使太子昭逃奔宋国,由此引发了齐国内部的权力斗争。这三位旧臣在宫门口聚集,阻止任何人向齐桓公送水送食,最终导致齐桓公被活活饿死,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。
那么,管仲所提到的这三个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呢?以下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。
展开剩余68%首先,易牙是一位春秋时期的著名厨师,因其天赋和技艺而在齐国家喻户晓。作为第一个将调和的工艺应用于烹饪的厨师,易牙精于调味,善于烹饪,后世众多厨师都将他视为祖师。有一次,齐桓公好奇地说道:“我从未品尝过人肉,不知其味。”易牙闻言,竟然毫不犹豫地回家杀了自己年仅四岁的儿子,努力为齐桓公做出美味的人肉料理。当齐桓公在品尝后感叹味道鲜美,追问肉的来源时,易牙如实告知。尽管齐桓公感到愤懑,但易牙毫不犹豫的牺牲令他深受感动,认为易牙对他的忠诚超越了亲情,从此之后,齐桓公对易牙愈加宠信。
第二位是卫开方,他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位贵族。表面上对于齐桓公忠心耿耿的他,甚至为了表现出对齐桓公的忠诚,竟然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未曾回过家,连父母去世也毫不顾及,不愿回乡奔丧。这种对君主的绝对忠诚,实际上隐藏着他内心的复杂心理。
第三位则是竖刁,起初他在齐桓公的手下是个正常人,然而为了表达对齐桓公的效忠,竟自愿进行阉割,成为宦官,多少透出一种扭曲的忠诚。管仲对此三人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,以期让齐桓公认清他们的本性。他对于易牙的评价是:“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,其子之忍,又将何爱于君!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即使连自己的儿子都可以舍弃,又何谈对君主的真正爱护?对卫开方,他指出:“不爱其亲,安能爱君。”强调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愿意爱护,又怎能真正忠于君主?至于竖刁,管仲则认为:“人情莫过爱其身者,竖刁不爱其身,岂能爱君乎?”表明连爱惜自己身体的能力都缺乏,又怎会有忠心于国的真情呢?
尽管管仲清晰而精准地分析了这三位的特性并向齐桓公详细解释,然而,齐桓公只坚持了三年,最终便对当初的决定后悔不已,结果遭到了这三位不法之徒的背叛配资查询导航网,致使这位一代名君活活饿死在宫中,孤独的尸体无人问津,令人悲痛至极,着实是个凄惨的结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